中国地大物博,地质条件多样,地震等构造活动频繁,是全球地质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。目前,全国有超过28.8万个地质灾害隐患点,包括泥石流、滑坡、崩塌和地面塌陷等突发性灾害,以及地裂缝、沉降和活动断裂等缓变性灾害。这些灾害威胁着约1600万人的生命安全。因此,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非常重要,任务艰巨。
"十四五"规划强调了数字化的快速发展,加强了对自然资源的调查和监测。提升自然灾害防治的标准,并在全国范围内加快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,以完善应急管理体系。
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(GNSS监测站)就是其中的一种自动化监测设备。它通过持续对潜在危险区域进行地理定位监测,来检测地面是否有移动或形变,从而预警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。这种系统能够24小时全天不间断运行,减轻了防灾人员的工作压力,也为公众提供了更多的安全保障。
在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域,部署GNSS监测站,这些设备能够收集关键数据,并通过GPRS、北斗导航系统等通信技术实时将信息发送至数据库。之后,预警模型会智能分析这些数据,自动生成预警信息,并及时将这些信息推送给责任人员,以实现对即将发生的灾害的预警。
过去,一些地区在建立监测设备和系统时,由于缺乏统一标准,不同市、县、区的数据难以整合,形成了信息孤岛,这不仅增加了信息化的成本,也给统一调度带来了挑战。
如今,在建设之初,就采用了统一的数据接入标准和协议,确保所有监测设备的数据能够汇总到同一个平台进行分析处理。通过设置不同的权限,实现了从省到市、县、乡、村的联动,使得各级部门都能在同一个平台上共享信息,提高了效率和协同性。
一旦收到预警信息,应急值班团队会立即派遣人员前往现场确认灾情征兆是否出现。随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,快速组织受影响区域的居民进行紧急疏散,确保当地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护。
推荐阅读:草原气象站促进数据共享
文章地址:http://www.xxqxz.com/xwdt/js/1404.html